台湾之光

社会学研究多认为台湾之光的现象的起源和台湾主体地位的不明确有关,同时受到本土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也因为极少数台湾人能在海外获得巨大成功,一旦上了国际新闻后,就会迅速被冠上该称号[1],随著时代的演进与发展,其词汇大多已经形容获得国际肯定的台湾年轻人。

台湾之光首次出现在新闻中是在第一次政党轮替之后,开始发扬本土化之时[1]。表面上台湾之光虽然强调国际,但其实是诉诸国族主义的词汇,源于国族的自卑情结,期望以外界的目光来提升自我[9]。

后续媒体、名人、大众皆对台湾之光的泛滥起了推波助澜的功效;透过支持国货以及明星代言等行为,台湾之光的现象和资本主义结合[1]。

不少人认为“台湾之光”这个词汇是因为台湾人自尊心低落造成,因此许多其实是在国外培养并成功的人只因为是在台湾出生,也被称为台湾之光。有些被称为台湾之光的人认为台湾对他们的影响有限、并且认为台湾的环境有改善空间,例如曾雅妮和卢彦勋对台湾的体育环境都曾有类似评论。有评论因此认为,这是“台湾沾光”而不是“台湾之光”,为此该词汇也成了当今时下讽刺一些在海外有重大成功的台湾年轻人,除此之外,若有重大成功,这些年轻人多半都会被台湾的一些政客给“沾光”,推扬自己的政治理念并计画性地夺得选票,也是讽刺现今时下的台湾政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