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愛幼,其中“尊老”指的是尊敬長輩,“愛幼”即愛護晚輩;形容人的品德良好。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美德。
基本介紹
中文名:尊老愛幼外文名:Respect for the old, Love for the young拼音:zūn lǎo ài yòu解釋:形容人的品德良好同義詞:扶老攜幼
基本介紹,同義詞,解釋,示例,格言,傳統美德,家庭和睦,個人品德,重在關愛,小事做起,
基本介紹尊敬長輩,愛護幼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的這段教導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長輩,進而推廣到敬重別人的長輩,撫愛自己的子女,進而推廣到撫愛別人的兒女。如果以這樣的準則治理國家,統一天下就如運轉於掌心一樣容易了。”尊老愛幼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的精華。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於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尊老愛幼起始於原始社會,當時生產力低下,在氏族公社的內部為了人類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續,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尚無勞動與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樣分配勞動果實,實行義務撫養。由此逐漸形成的這種樸素的道德觀念,被繼承下來。從原始的社會,就已有了尊老愛幼的思想,這使人聽起來感到非常的高興,從中也可看出人性的善良。“尊老愛幼”有著她經久不衰的生命力。這項傳統美德一定會被我們永遠的繼承下去。1986年,根據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的建議,國務院決定將每年農曆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定為“中國老人節”,藉助傳統的重陽節,祝願全國老人健康長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於1949年12月規定每年6月1日為兒童節。中國人一向說自己是一個懂得尊老的民族,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也是要尊老敬幼。成年人有很多無形的責任,自己的工作、家庭、孩子,我相信,成年人都會有這樣的煩惱:一方面在外辛苦工作,為了更好的明天打拚,一方面,又在想,今天,我們的父母又該想我們多少次呢?但又有多少子女能體會到父母的愛?尊老愛幼是我國古代優良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弘揚這優良的傳統。為新中國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義詞扶老攜幼解釋尊敬長輩,愛護晚輩,形容人的品德良好。示例婚姻法為什麼要規定尊老愛幼?婚姻法規定要尊老愛幼,其原因主要有:①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②這是社會主義道德法律化的要求。我們知道,婚姻法具有強烈的倫理道德性,即道德倫理與法律具有兼容性,道德上的要求法律有相應的規定,法律規定又得到道德的強力支持。像尊老愛幼這種中華民族的美德,我們就應當將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用法律來保障老人受到尊重,孩子得到照顧。③這是現實生活的需要。儘管我國絕大多數人都能做到尊老愛幼,但仍有少數人不能履行對老人應盡的法律義務,及對未成人虐待、遺棄,因此有必要對這些人予以法律約束。格言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家庭和睦子孝父心寬。(陳元靚)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義大利諺語)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個人品德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於口頭上,而且應體現於實際中。(戴維·德克爾)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於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重在關愛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俗語)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馬卡連柯)小事做起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鍊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孟子)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