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褙子、大氅、大袖衫和披风的区别

褙子版型

褙子:宋代对两侧开叉长袖长衣的称呼,不分袖口大小(可大袖可窄袖)和单夹(单层或夹层),有开叉,最高可开至腋下,有系带,也可无系带。有对襟最为常见,还有斜直领、交领、盘领(圆领袍的那种领子)等多种形式(详见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也存在很小的布扣(没有大片证据,目前仅为孤证)。褙子可长可短,可短到刚刚盖过臀部。交领褙子可以认为是加长版的交领开叉衣,但板型成直线型(长袄是有点呈金字塔型的长衣,与其版型略有不同)。

披风版型

披风:明代对直领对襟长袖长外衣的称呼,不分袖口大小和单夹,开叉一般在腰以下,有系带或系扣。披风有礼的性质,比较正式,明代不能随意脱穿。宋“褙子”和明“披风”可看作是形制相似的同一样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叫法,只是褙子版型略微偏直线形,而明披风有点呈金字塔形,领口也合拢较深。

大袖衫:直领对襟长袖外衣,大袖口,以长衣居多,有开叉,开叉高度规定不详,有系带。大袖衫,因为有明的典章在也有指明代的女装常服;但现在普遍指大袖子的衫,与大袖披衫(簪花图和五代供养人那种对襟长外衣)类似。

大氅:适用于男装或宗教礼服,有袖身通连和直领对襟大袖长衣两种款式,有开叉和系带。大氅最具代表性的款式是袖身一体通连型,女装尚未发现对应的款式。